第(2/3)页 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者,早已在共同奋斗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 苏婉清在医务室也忙得脚不沾地。 年底了,感冒发烧、冻伤皲裂的病人比平时多了不少。 她和刘淑兰一边耐心诊治,一边将之前采摘、炮制好的草药分装成小包,送给那些家境尤其困难的职工家属,嘱咐他们如何煎服。 傍晚时分,赵四比平时早些回到家。 一进门,就闻到一股诱人的肉香。 苏婉清正系着那条蓝花布围裙,在灶台前忙碌。 小小的土屋里热气腾腾,灶眼里柴火噼啪作响,锅里炖着萝卜,旁边案板上摆着切好的白菜和一小碗珍贵的肉馅,旁边是已经和好的面团。 "回来啦?快洗手,准备包饺子!" 苏婉清回头冲他一笑,鼻尖上沾着一点面粉,在煤油灯的光晕里显得格外动人。 "好嘞!" 赵四脱下外套,搓了搓冻得发麻的手,凑到灶边烤火, "真香啊,这萝卜炖得。" "小红姐送来的肉,肥瘦相间,我炼了点油,剩下的剁馅了。” “萝卜是食堂张师傅给的,说是他们自己种的,甜着呢。" 苏婉清一边麻利地擀着饺子皮,一边说。 "我还用你拿回来的豆腐干炒了个青菜,一会儿就好。" 赵四洗了手,也加入包饺子的行列。 他手艺生疏,包的饺子要么馅少瘪塌,要么形状怪异,引得苏婉清抿嘴直笑。 他也不恼,虚心请教,慢慢地,手里的饺子也像模像样起来。 两人一个擀皮,一个包馅,配合默契,偶尔低声交谈。 饺子下锅的时候,赵四拿出红纸和笔墨,铺开在刚刚擦干净的饭桌上。 他凝神想了想,提笔蘸墨,在红纸上写下: 上联:扎根三线献青春 下联:建设山河谱新篇 横批:自力更生 字迹算不上多么漂亮,却端正有力,透着决心和希望。 苏婉清在一旁看着,轻声念了出来,眼中满是赞赏和认同:"写得真好,就是这个意思。" 贴春联是项隆重的仪式。 赵四端着浆糊,苏婉清拿着对联,两人来到门外。 寒风依旧凛冽,但生活区里已经处处张灯结彩。 虽然所谓的"彩"不过是各家的窗户上贴上了自己剪的红色窗花,门上贴了手写的福字或春联,孩子们手里拎着简陋的纸灯笼跑来跑去,但浓浓的年味已经驱散了严冬的寒意。 赵四仔细地将浆糊刷在门框上,苏婉清小心地将春联贴上,用手掌轻轻抚平。 红纸黑字,在这片土黄色的建筑群中格外醒目。 第(2/3)页